地热+多能互补

“地热+”再次被强调重用!清洁供暖离不开地热能和智慧能源-地大热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旸表示,地热是地球本土的未来能源,也是智慧能源,因具有清洁、高效、无碳等特点,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我国长期实践已经证明,地热能城市供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这相当于我国人均使用地热面积约1平方米。


根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到 2021 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 亿吨。2021 年,城市城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县城和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 80%以上,20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 60%以上。


地热+助力智慧能源-地大热能


汪集旸认为,我国具有相当丰富的地热资源,将地热能用于清洁供暖,可以节省很多传统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此外,我国还是建筑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热能将对实现“双碳”目标起到很大作用。


汪集旸还强调了“地热+”的思维和应用。他表示,地热一定要与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联合起来,例如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地热能缺少的地方,加入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反之,在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短缺的地方,也可以加入地热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一定要搞‘五湖四海’,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综合智慧能源包含了多种的能源体系,是能源体系整合后的一种特殊体系,能够构建出多种类型的互联网路,实现能源互补,也能将能源与用户需求进行深度融合,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以电为核心,提供电、热、冷、气、水等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中央智能控制服务平台,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是能源革命的一种实现形式。


地大热能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实现对空调、热水、给排水、电力等能源系统的数字化监测、控制和管理,通过数据感知对能源系统进行主动调控,构建智慧、绿色、低碳生活,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汪集旸看来,地球不但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还是庞大的储热库。近年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地球充电宝”的概念,这是指以地球介质为载体的“地热+”多能互补储/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储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热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汪集旸认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还存在十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如果将地球作为储热器,它将比传统储能技术规模更大、成本更低。


因此,推动能源革命必须建立起顺应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能源基本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


地热+助力智慧能源-地大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