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热温泉
低碳语境下安徽温泉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 2011 年8 月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地处半汤、汤池和香泉的温泉资源也随之归合肥和马鞍山所有。旅游经济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0 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 的9. 38%,温泉旅游作为低社会成本的经济发展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由于前期温泉旅游资源的过渡利用、缺乏开发特色、同质性严重、综合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导致温泉旅游业对温泉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弱,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合肥和马鞍山两地旅游管理部门可能会针对性地强化温泉资源的经济效益,加以特色化开发,充分发挥其在本地区的利益链。
持续性和经济效益性是温泉特有资源开发的原则,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这一低碳能源,使旅游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蔡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认为以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旅游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也是安徽温泉旅游发展的远景策略。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上世纪90 年代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与理念,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手段,其宗旨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防止全球变暖,实质则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已经迎来的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观念的实效性转变。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这一概念引起世界热切的关注,低碳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全球226 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不仅注重旅游者和旅游地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更加注重降低碳排放、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与环境生态耦合的责任最大化。整个旅游部门人为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目前占到了约5% - 14%,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技术报告,如果旅游业仍维持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5 年全球旅游者数量将增加179%,旅游部门CO2的排放量将增加152%,整个旅游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很明显,旅游部门目前这种对全球变暖贡献率不断增大的趋势,与未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在2009 年12 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特别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旅游业是开展对外交流的窗口行业,从旅游业可以反观国家的文明和形象,中国已经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经为低碳目标付诸行动。
( 一) 温泉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有必要倡导低碳的发展模式。“低碳”被引入到文化领域,就是拒绝文化一次性消费,改变初级文化产品的创造、流通和消费方式,使低碳理念内化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之中,构建低碳的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传承模式,[5]地域文化的保护和繁荣是文化强国的首要工作,是低碳元素的重要体现。
汤即温泉,温泉之汤有四个本质属性: 属性一,暗指源自温泉,即汤是指温泉的水热和涌出随后; 属性二,做形热水,即汤文化都是围绕着热水池而发生的社会行为; 属性三,当地共有利用形成传统的共同认知,即当地社会基于汤池之上维持着习俗,温泉地居民共同利用与共同管理汤池,汤文化就可以保持着; 属性四,视觉公共,即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者或过往行人,只要他们通过汤池附近都可能看到冒着热气的汤池,那是一种通过不断地确认来维持对汤概念的认知或是正在认知。[6]从这四个基本属性来看( 以半汤为例) ,特别是属性四,视觉公共职能存在于城墙之内了,在深业南方地产( 集团) 有限公司的开发下,大面积的拆迁,如古街、平民化的浴池、温泉寺院等建筑设施都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群,从温泉实际利用来看,初级温泉文化已荡然无存,而与之同命相连的半汤“汤文化”渐已消失,汤池和香泉两地也无一幸免。
从深业集团对于“御泉庄”的建造和发展来看,其自始至终都是把集团利益放在首位,没有顾及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温泉文化,更没有把半汤温泉的文化挖掘和发展。殊不知,任何著名的旅游景点都是由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吸引物的。如御神汤、半汤三将军等与温泉有关的历史典故。可是,至今没有见到与之相关的历史复原,以致不具有真实性,[7]旅游者之所以旅游,产品体验和历史典故都是其重要的驱动力,了解历史通过书本不具有生动性,而通过事件复原往往起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国内在此方面的历史典故做成旅游景点的比比皆是,如绍兴的鲁镇、营口的日俄监狱等等。
( 二) 同质性开发的规避
从产品的分类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温泉养生文化、温泉中医文化以及休闲文化。从表一不难发现,养生和中医理疗是各家温泉旅游的主打产品,同质性较为普遍。令人忧虑的是安徽的三温泉地相距并不远,基本上在1 小时的车程范围之内。
在市场拓展过程中,温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都故意背离公平竞争的原则,单凭杀跌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就会间接地导致温泉资源的大量流失。值得深思的是: 能区别地域文化特征的民俗风情温泉文化却不见踪影,有违如今低碳文化的理念。
温泉地所有的事物在空间上都是因泉源发展而来,先有泉源,再有聚落,进而有温泉的开发建设,乃至于以后的温泉城镇化建设。[8]泉源也是温泉旅游的基本构件,围绕泉源生成的民俗风情却是永不失色的地域文化。调查可知,三温泉地的泉源都没有展示给旅游者,一般的旅游者也没有意愿去参观不作为景点的泉源,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把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而泉源作为旅游景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低碳。在历史上,泉源也多是野浴的发生地点,当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地依然保存有温泉野浴的现象。半汤镇也有温泉野浴的记载,[9]如今这种低碳式的传统民俗已经消失,更为遗憾的是,三温泉地开发商没有一家在此方面进行开发和拓展,笔者认为温泉旅游的回归开发是适应旅游者的更高需求,但并没有引起相关温泉企业的注意,有效规避同质性开发是低碳发展的一种模式。[10]( 三) 温泉流量的控制问题由于大量温泉开发企业的介入,对于温泉的过度抽取,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资料显示,在上世纪60 年代以前,半汤温泉地热水可以天然溢出地表,泉眼溢出水的温度高达71℃,并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水汽中释放出浓烈的硫化氢气味,目前,地下热水水位下降到现在的21 米,71℃以上的热水以及地表溢出水已不多见,抽出的热水基本上闻不出硫化氢气味。[9]汤池共四个热水井中的三个可采水量是4080 立方米/天,半汤温泉的可采水量是1055 立方米/天,香泉温泉的可采水量是2160 立方米/天。[11]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大小温泉企业忽视或淡化保护温泉资源的社会责任,三地温泉采水单位都是过度开采,从而来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由于温泉水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量,有季节性或者有阶段性的差异,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地热水被过度浪费、过度消耗。而解决的办法并不是依靠按流量付费这么简单,长期以往最终买单的还是当地的子孙后代。号称“温泉王国”的日本由于近年来温泉开发过热,资源保护意识不强,致使天然温泉水难以满足需要,不得不将自来水或井水加热掺入温泉水中,更有甚者,竟然把硫磺温泉粉掺入到自来水中,[12]进行人工“勾兑”,便形成了“假泉”,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温泉旅游的潜在价值,室内温泉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质疑。流量的控制要形成一定的机制,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分配不同的流量,尽力做到公平; 另外温泉是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如何对季节的分配抽取,也要做深入的考虑,也是实现低污染、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 四) 温泉水的处理问题
强化资源保护意识,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之路。以半汤河为例: 自古以来,半汤冷热两种泉水,就是在半汤河中汇合,热气喷涌,蔚为壮观,这“双泉合璧”的标志性景观总能让游人流连忘返。但如今,河里垃圾遍布,污浊不堪,冷热泉交汇奇观早已不复存在,河道也已变成了半汤街道的下水道和化粪池。近期通过大面积的河道清淤及两侧的景观绿化,形象工程依旧解决不了水的污染问题。调查显示,三地温泉企业都无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洗浴污水、餐饮废水、温排水等就近排入地表河道,造成区域地表水体污染,给居民健康和旅游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值得重视的是温泉水的降温排放,温泉水的降温幅度视河流水温而定,应将温泉水与河水的温差控制在10℃以内,必要时抽取河水混合降温。由于不同生物的温度敏感性不一致,温升改变了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使生物多样性下降,喜冷的生物( 如硅藻) 减少,耐热的植物( 如蓝藻、绿藻) 增加,[13]虽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巢湖的蓝藻和温泉有直接关系,但是温泉废水的处理和控制会减少巢湖支河河段蓝藻的生成,从而减轻巢湖蓝藻的控制难题。
( 一) 以地域的历史和温泉文化为底蕴,提高温泉旅游吸引力那些给人以真切感触的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也是人们旅游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因此,在温泉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本着自然景观是基础,人文景观是招牌的理念。
三地的温泉文化都有沉厚的记载,清朝康熙版《巢县志》对半汤的生动描述以及御神汤的美誉,近代“半汤三将军”对半汤温泉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文人戴名世笔下的《温泉记》以及三国周郎、小乔在汤池的沐浴,后有“曲有误,周郎顾”之佳传。再如: 六朝时太子萧统挥笔留下的“第一汤”
对香泉的高度评价,给后人对香泉的认识增添了历史的雄厚。然而,这些具有深厚底蕴的温泉文化基本上停留在笔端,陈列在图书记载上,对非本地游客不能客观的展现,虽然历史重现手段可能带来一定的高碳效应,运用现代的科技力量重现温泉历史文化,展现近现代温泉风情是走低碳开发温泉旅游的有效途径。在温泉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带着展现历史文化的重任参与到其中,把地域的温泉民俗风情作为旅游吸引力推介给广大温泉旅游爱好者。在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开发的同时,在发展策略上也要加强引导与干预。
( 二) 规范省内温泉旅游的产品开发,有效规避同质现象有效规避同质现象是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低碳理念的实际行动。就三地温泉旅游产品的类型来看( 见表一) ,特色不明显,同质现象严重,为了避免省内温泉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安徽省旅游局应引导企业“差异化”经营,从而增强旅游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创造自己的温泉品牌,引领国内温泉发展的潮流。浏览安徽省旅游局官方网站,相关安徽省温泉旅游发展规划之内的政策文件没有,行政干预文件没有,较多的是地方温泉旅游部门绞尽脑汁在招商,各显神通搞开发,以最快的速度抢占省内外的旅游客源,实现旅游经济的跳跃性发展。鉴于这一形式,安徽省旅游局应尽快出台温泉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有效规避温泉企业同质化发展的行政手段,鼓励省内的温泉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开发自己有特色的,且不失真的温泉旅游产品,提高温泉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达到温泉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 三) 制定温泉取水的约束机制,树立温泉资源的枯竭感在我国解决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是民生工程的难题,在城市已有试点不同等级用水,收取不同价位水费的用水约束机制,三地温泉企业“自来水”式的使用温泉水,温泉资源已呈现水位下降的现象。
为了可持续利用温泉资源,政府应有资源枯竭的危机意识,这种意识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表达,以法规的形式来加以调控。第一,对温泉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尽可能维持开采水量与水位变化的动态平衡。
第二,按照温泉旅游的淡旺两季之分,定价温泉水的基本价格标准,再以该地区温泉出水总量为依据,来定价一定时间段内的阶梯收费标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实行阶梯性收费。其目的就是要完善温泉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这些约束机制,来实现温泉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提高温泉企业的资源枯竭感。
同时,也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 四) 强化温泉企业低碳环保行为,提升游客的感应力温泉旅游度假区相关水污染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沐浴乳,洗发精等) 、原水水质中的微量元素( 锶、硫等) 、温度等,这些废水未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是对低碳环保行为的猥亵。目前国内生活污水处理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A/O 工艺、SBR 工艺、氧化沟工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等,采用何种方法既经济实用,又低碳环保,从而来处理温泉旅游度假区废水排放问题,温泉企业存在一定的过失。安徽省环保厅应督促温泉旅游企业把温泉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展现给游客,让游客既体验了旅游的品味,也践行了低碳生活的理念,从而提升游客温泉旅游的感应力,拓展“头回客”增加回头客。
上一篇 > 如何对温泉项目进行创新开发?
下一篇 > 养生旅游视角下亳州地热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