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

地大热能地热能+多能互补新闻网讯: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1、我国地热能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从我国地热能发展历程来看,从1971年至2003年的起步阶段,到2004年至2016年的成长阶段;再到2017年至如今的逐步成长阶段,我国地热能行业从初步开发利用,到规模化、专业化,产能逐步释放,再到如今的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逐步向着正规化、运营方式多样化发展。

 

地热能应用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地热发电地热直接利用两种途径。其中直接地热应用主要是用于地热供暖地热工业、地热农业以及地热医疗等领域。


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地热资源开发-地大热能

 

2、我国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现状

地热资源方面,我国地热能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当前,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7亿吨;在回灌情景下,中深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18.65亿吨;全国埋深3000-10000米的深层地热基础资源量约为2.5×10^35焦耳,折合标准煤为856万亿吨。

 

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地热能发电效益有所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根据国家地热能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可替代标煤4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8亿吨。其中,浅层地热热泵供暖制冷面积已达到约8.58亿平方米,也是位居世界第一;北方地区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累计约1.52亿平方米。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养殖开发利用格局。


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地热资源开发-地大热能

 

地热供暖方面:

01持续深化北方地区清洁供暖

在北方严寒、寒冷地区积极推广地热供暖,以分布式方式就地开发、就地满足采暖需求,还可以将地热能通过高温热泵提温后送入城市供热管网,更大范围发挥地热清洁供暖的优势。

对寒冷地区同时供热制冷需求的城市综合体、写字楼等公共建筑,要利用冷热负荷相对平衡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土壤源热泵等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02积极推进夏热冬冷地区冷热联供

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集中供暖的呼声一直比较高,由于地表和地下水系发达,且冷热负荷需求都有,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浅层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既能满足长久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冬季供暖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又能减少分户式天然气、电采暖化石能源和电力的需求,有效兼顾了规模化功能与节能减碳


03创新服务夏热冬暖地区集中供冷

东南、华南等南方地区,夏热冬暖,全年制冷需求较大;同时,这些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系发达,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地区还是我国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潜力区之一。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中高温地热资源,创新吸收式制冷的供能方式;另一方面,在经济可行前提下,优选部分地区利用江河、海水等开展水源浅层地热能制冷应用的试点示范


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地热资源开发-地大热能

 

地热发电方面,你必须更深入。只需在地表以下几公里处挖掘即可得到足够的能量来发电。就像温泉一样,钻井,随着热水从井中上升,热量被提取出来。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可持续的电力,而冷却的水会返回地下,进行重新加热。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问题是,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依赖于位置和地理条件的。传统地热依赖于天然水库,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地球的能量无处不在,包括在干燥的沙漠中。


所以,地热能的下一级形式(称为增强型地热系统,或干热岩地型地热)是关于钻入干燥的岩石并通过向井中注入加压水来创建人造储存层,这样,在理论上,这些人工地下熔炉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制造。


我国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资源集中在西藏云南腾冲一带的滇藏地热带上,因此我国的地热发电站也较为集中在这一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形地势复杂严峻,地热能开发利用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在地热发电关键技术也还未突破,因此目前地热能发电发展缓慢,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地热发电领域向上发展的空间较大。


地热能行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供暖制冷领域市场最大-地热资源开发-地大热能

 

3、我国地热能行业发展机遇及前景

地热能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地热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内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印发了许多地热能行业相关的地方政策、法规及标准等,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