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

地热集中清洁供暖是低碳城市重要选择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新闻网讯:地热集中清洁供暖低碳城市重要选择-集中供暖-地大热能 低碳城市是一个综合体系,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供热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等。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低碳供暖是重要的环节,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城市供暖行业面临着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挑战,清洁性和低碳性是未来的主旋律。传统的化石(煤)能源供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成为供暖热源的主要技术途径。


地热集中清洁供暖是低碳城市重要选择-集中供暖-地大热能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清洁供暖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积极推动将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地热能、低谷电等应用于建筑供暖,实现供暖的电气化、低碳化和清洁替代。未来城镇供热系统将逐渐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在国家大力支持的清洁能源供暖开发与利用中,地热能作为0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供暖在清洁能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他的低碳热源方式也作为城市清洁供暖方案,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提高煤炭清洁化利用效率

深入推进热电联产机组与区域锅炉的联合运行,关停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的非调峰燃煤锅炉。结合新技术,逐步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加大凝气余热回收,充分挖掘存量机组供热潜力,提升供热能力。在确保热力供应的基础上,继续淘汰环保水平落后、能效不达标的热源


2.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

优先将燃气锅炉作为集中供热的调峰热源,与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热网覆盖不到、供热面积有限、无其他高效热源的区域,在落实气源的基础上可将燃气锅炉作为基础热源。具有稳定冷热电需求的公共建筑,可将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机组作为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将分户燃气壁挂炉作为集中供热的有效补充。推广间壁式换热、直接接触式喷淋塔、与热泵相结合等技术的应用,通过降低排烟温度,实现烟气冷凝热的深度回收,大幅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


3. 统筹做好工业余热资源开发和利用

余热供热企业应合理确定热源规模,充分考虑错峰生产、重污染应对等环保政策对产能的影响,保障供热安全。


4.规范进行地热能开发

结合地热专项规划,有序有度开发地热资源,将地热资源供暖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加大“井下换热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利用油田采出水开展地热能供暖地下水资源与所含矿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等。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以保护的目标含水层作为热泵水源。在地下水禁限采区、深层(承压)含水层以及地热水无法有效回灌的地区或对应含水层,禁止以地下水作为热泵水源。


5. 科学发展电能

在热力管网覆盖不到、无其他高效热源的区域,优先推广使用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较大,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电网调峰需求较大的地区,科学发展利用低价谷电的相变储能蓄热设备。


6.大力提升生物质能供热比重

加快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转型升级,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城市供热,满足周边用热需求。生物质锅炉不得掺烧其他物料,努力达到超低排放。在做好环保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应结合热负荷需求积极协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选址,积极推进热电联产供热实施。


7.加强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的融合应用

将太阳光热与燃气、电动热泵储热技术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热系统,实现热水、采暖复合系统的应用,鼓励在条件适宜地区的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光热与相变储热相结合的采暖系统。


8.加快数据中心余热回收

各市应与当地工信部门沟通,摸清现状,科学预测,积极将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用于采暖季供热和全年生活热水的供应。

 

9.探索氢能创新应用


按照《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发展阶段,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示范,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推动氢能在分布式供热、热电联产领域的示范应用。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供暖,形成多能互补供应体系。积极推广以地热能为主,和其他能源互补的方式供热,加大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资源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分散供热区域清洁供暖改造,努力构建多种能源互补工业余热吃尽、可再生能源增加的供热新格局。


地热集中清洁供暖是低碳城市重要选择-集中供暖-地大热能